close
<<轉於錄 2007-05-08 自由時報>>

陳麗菊


「台灣之光」王建民獲選「時代雜誌」二○○七年最有影響力百大人物之一,國人與有榮焉,認為這是台灣的驕傲,更是提高國際能見度的最佳宣傳機會。但是細看《時代》介紹王建民的專文,通篇充滿濃濃的中國意象,與其像作者所說這位洋基王牌投手的成就在於「協助破除文化藩籬」,倒不如說是一個八歲小女孩當初從上海遠渡重洋追尋美國夢的心境之旅。至於「建仔」如何成為「台灣之光」,此一「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時代典範價值,則被拋諸腦後;而台灣更似乎成了裹小腳、沒穿褲子的娃兒在路上跑的典型古老中國農村寫照。

時代雜誌此番邀請前美國駐中國大使羅德的華裔夫人包柏漪撰寫該文,大概是基於包氏曾經為大聯盟第一位非裔選手傑基羅賓森立傳,以及她的華裔背景。也正因為如此,包氏一來把王建民和羅賓森相提並論,稱後者打破了膚色藩籬,前者則在今日文明衝突正熾之時以棒球的光與熱削匏文化藩籬。她還語重心長地說,雖然文明衝突方興未艾,但她八歲尚是上海小姑娘時,對一個充滿著希望與和諧世界的夢想依然存在。包氏以文明衝突說立基,談王建民在洋基的成就協助世界破除文化藩籬,此一對王的讚譽頗有讓人一頭霧水之感。建仔此次入選時代百大的意義,應是「有為者亦若是」的精神典範價值,而非政治、文化、文明融合的啟蒙示範。從包氏的個人背景與關懷來看,她其實更關心的是化解「中」(中國)西文明衝突與文化隔閡,而非「台灣之光」發光發熱給人向上的啟示。

再者,包氏在專文中指出她來自上海而強調王建民是「我族」,以及「不論場邊加油的是說何種母語,是裹小腳的老太太或光著屁股的娃兒,聲音都是一致的」。此一說法有把台灣與中國混為一談之嫌,不然就是荒謬無知,台灣又不是中國,何來三寸金蓮?其次,台灣鮮明的象徵是進步繁榮的一○一大樓,哪來裹腳布以及光屁股孩童,這些老舊陳腐、貧困落後的中國農村社會景象。

搞了半天,時代雜誌請來了一個具有濃厚中國淵源與「上海灘」情懷的包柏漪介紹「台灣之光」王建民,台灣成了中國意象的延伸,這對提升、宣傳台灣國家地位恐怕反而是一種傷害!(作者為智庫專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