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學校 新生活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現在有二個實習工作
一個是有paid的
是在一個國際建設公司的技術部門
職責是研究美國內的case study寫proposal和國外的政府要經費
我現在研究的是溫室種蕃茄技術
嘿嘿嘿 還蠻好玩的
時薪十塊錢 比我上一個工作還好賺

今天是去另一個研究機構做會議紀錄
主題是南加州的供水系統
討論南加州用水需求
因為南加州是一個很乾的地方 百分之五十的水要仰賴北加州的濕地
可是由於濕地的生態比較敏感 再加上設備維護等原因 南加州的水供不應求
所以今天的題目如何藉由提升科技或是整合專案解決南加州的供水短缺問題
嘛哈哈
我覺得我又學到很多東西
真有趣 :D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giselle's pet
  • 請輸入密碼:

good city form

 

 

這篇書評我拿了滿分

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和我一樣年紀的書:p)

在講什麼是好的城市

深入淺出的文字和文學式的敘述 以及很多的城市設計的圖

不需要是個專家或是研究生就可以看得懂的書

 

In “Good City Form”, Lynch constructed a normative theory to evaluate the forms and values of cities. Knowing that it is impossible or even dangerous to generaliz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ities, he set up performance dimensions. In his own criteria for these performance dimensions[i], Lynch said that these dimensions should cover all features of settlement form, be usable where values differ, be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and deal with qualities which change over time. This attempt to build such a comprehensive theory is difficult. The dimensions in this book may not be perfect, but they combine the physical valu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ones within th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e can perceive, evaluate and improve on.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resulted from this book is that it builds up universal dimensions to evaluate both the social and physical aspects. These dimensions are: vitality, sense, fit, access and control and two meta-criteria of efficiency and justice. Each of them comprises subdimensions that value the physical utilities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needs. For example, the access dimension talks not only about the physical accessibility to a certain place, object or person; it also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things given access to and the equity of them. He dealt not only with the superficial level of a city’s functionality but also with the experiences, impression and values within. While discussing the culturally-dependent dimensions, he was being careful not to favor any particular set of cultural standard. He pulled examples from c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supported his theories base on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common to every human be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being generic to all cultures, these dimensions are well-grounded.

Then he moved forward to an evaluation of these dimensions. This is the part where things get complicated because there must be a set of recognized values before there is an evaluation. Some values are commonly accepted, such as just, equity, people’s preference for efficiency and control etc. However, there are also the hardly definable ones such as what is a good fit? Or what makes a place a good sense? Lynch tried to make these concepts explicit to us by subcategorizing them in detail and provided plenty of illustrative narrations. He was very careful with these elusive concepts and went back to re-examine and dig into each of the presumption behind. This makes his logic sounder and convincing even though some of these ideas are still blurry to the readers.

This is probably why he was attacked as being verbose, because it seems like he spent a lengthy paragraph yet led us to no conclusion. However, I have to disagree with such criticism. Having no conclusion doesn’t mean the discussion is worthless. Instead, the process of exchanging ideas,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connectivity of a city’s social and physical value is best done by such narrative descriptions. This is the way to encourage people feel and imagine the characteristics instead of being confined to rigid checkpoints and formula. In addition, this style makes these concepts readable and easily understandable to all kinds of people. One needs not to be a social scientist, engineer, or city planner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good city forms through his book. He aroused a common experience, memory and sense that each individual holds toward a city and that is what makes this book successful.

The theory is not perfect, as Lynch criticized himself in the epilogue, there is a lack of complementary theories on how cities come to be and functions are developed. Besides, the dimensions are sometimes arbitrary and ambiguous. These dimensions are sometimes overlapping or even serve as the subcategory of another dimension (for example, the accessibility to daily goods is a subcategory of vitality.) These intricate connections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clear distinction among these dimensions. However, these dimensions still provide us a good base and directions to work on. Maybe some modifications or elaboration on the dimensions is needed, but overall it gives us a sound idea of his attempt.

“Good City Form” created a combined evaluation on a city’s physical for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human activities. Lynch’s dimensions show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of constructions and values. From these dimensions he reemphasized that holding a purely mechanic view of cities by no means can construct a good city. While designing cities, we should always hold in mind the more important values such as justice. Even though Lynch does not talk about the current buzzword of sustainability, these dimensions have constructed a balance on social and physical values. In a good city of Lynch’s, it would be a harmony society that keeps a balance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i] LYNCH Kevin, Good City Form, 1981 The MIT Press, page 113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dimensions)

 

city layout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門課是微體經濟學,厚,老師上得超棒,上課不僅清楚明快,還佐以德州式有的時候有點乾的笑話lol(學姐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上完了一個觀念後,老師就會帶出在都市規劃上的應用範例(譬如說房屋市場),然後引導鼓勵我們思考,每上完一堂課都有醍醐灌頂的暢快。除此之外,他的作業除了強化經濟學本身的概念之外,也訓練我們用備忘錄的型式撰寫經濟政策的分析,是個非常務實的技巧和能力。

第二門是都市設計和應用(Urban Design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我最愛這門課,基本上這門課教的都是我想念都市規劃的原因,探討設計是否能改變人的行為?什麼是好的都市規劃?都市規劃的元素拆開來再重新組裝,就像樂高玩具一樣有無窮的可能性,讓人目眩神迷!
除此之外,老師本身是建築師出身,(是個天才,十幾歲就進了大學,二十出頭就成了建築師),他是印度人的這一點更讓我覺得他在討論都市規劃時可以脫離歐洲本位的偏見,簡而言之就是更有國際觀,我很崇拜老師!他的要求非常嚴格,我看到他的評語有的時候還會心一涼,因為太嚴苛了,但是同時也會因為如此才更希望得到肯定,上學期我的設計課拿了個A,希望這學期也能有這樣的水準!

第三門是GIS,是個教我們怎麼畫地圖的課,或是說,畫出任何和地圖相關的規劃和設施,非常非常的務實,基本上就像是AutoCAD一樣,如果精通這個軟體的話就可以找到很多的工作!

第四門是都市規劃理論(Planning Theory),只要是理論課我其實都蠻愛的啦,基本上就是有點哲學性的探討為什麼要念都市規劃囉,不過我有點不喜歡這個教授,再靜觀其變囉!

謝謝我的爸爸媽媽讓我任性的選了一個很冒險的專業,現在每次上課還是常常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 :D I feel very blessed!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中國同學們和學姐和最要好的朋友 一共九個人 在上完晚上十點的課之後還很夠義氣的應邀來一起聊天 感覺大家熟了 感情變好很多 我覺得因為我的關係讓系上同學感情變好真是功德無量 :D

今天中午和最要好的台灣女生朋友吃飯 聊了很多內心的話 我很開心自己的advice能幫得上忙

今天晚上和弟弟吃飯胡鬧聊自己的八卦 然後坐在學校中央公園大草坪吃晚餐看夕陽

晚上上課時 我的美國同學在買starbucks的時候 買了個小糕點送我 因為我生日 :D That's so sweet!

然後facebook上有大家滿滿的祝福!

好開心喔 :DDDDD I feel so blessed!!!!!!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是交final project的日子

哈,我的作品明明藏在下面,大家就忍不住一直翻出來偷看,然後發出不由自主的讚嘆:p,最開心的是老師說他真的也很喜歡,因為老師平常就是有那種設計人的龜毛,很難有事情讓他完全的滿意,所以得到建築師出身的老師讚賞是最開心的:D (這代表我以後也可以到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嗎 :P)

先給大家看一下 有圖有真相

陪我奮鬥的書桌和電腦及成品

照片 029.jpg 


快速的敘述一下這次的作業,我們要設計一塊土地的建築及其用途:這是一塊在洛杉磯待開發的土地 ,範圍是200 acres大概是二個半的大安森林公園那麼大吧(註一),比例是1英吋:10英呎,我們要設計的有街道、建築大小、建築用途、空地及綠地的比例以及所有的土地使用和配置,這是成品:

照片 033.jpg

這個東西呢~不是只有畫畫方塊那麼簡單的,要考慮以下的東西:
1. 每∙個∙東∙西∙都要按比例畫,這個平面圖大概全長60公分x30公分,但是精確度可是要到公釐的!(因為我們的比例尺是一英吋等於二百英呎,所以在紙上一公釐的誤差,可是二公尺的距離)。
2. 每個東西都要用手畫,直線和角度都要精確,沒有所謂彎彎的糢糊地帶,因為畫出的一個方格就是一棟房子。
3. 要考量到道路的車流量,所以路寬都是精心計算過的,有的寬有的細,代表主幹道和支流,每一條路在畫的時候都要心想它是代表幾線道的,有沒有人行道、停車格或是行道樹。
4. 要考慮每個房子的大小和設計,一開始最常犯的錯就是房子都畫太大,因為我們對於房子大小一點概念都沒有,而且房子的形狀也很重要,不能太一致,那會太無聊,但又不能有創意到浪費土地或是不適合使用。老師說我這二棟畫得特別好(箭頭旁二棟藍綠色的商業建築)

照片 023.jpg
5. 土地使用和綠地配置,我們要怎麼依照道路來設計我們的土地使用,綠地如何配置,建築物之間要預留多少的空地,不同使用密度的建築物要預留的空間都不同,每個如何因應當地的地形和週邊環境來決定這塊土地的用途,感覺就像是一個專業的土地規劃師在做的事呢!所以上面的顏色不是畫開心畫漂亮的,每一個顏色都代表不同的同途!
照片 026.jpg
就這樣啦~以上的東西,花了我三天的時間,終於生出這個成品了,最後我還錦上添花的畫了右下角的剖面圖,讓人更清楚這個社區的全貌,還加上了一張fact sheet(註二),註明了這一區大概可以容納多少的家庭(我統計的各個用途土地的加總,然後估算各個用途可以容納多少家庭)。就這樣啦~完整到無以復加(還是有人覺得可以再加什麼?)老師不給我A就太沒天良了!
照片 027.jpg剖面圖 照片 028.jpg 左下角是一個運動場(有棒球場喔!)

照片 022.jpg

左邊紅紅的是一圈高密度的社區 黃色是美國人最愛的single family house 最下方橘色是一條腳踏車道 藍色的是水道

 

照片 021.jpg 這把尺有30cm 可見圖多大(累)

註1: 一英畝大約是4046平方公尺,二百英畝就是800多平方公尺

註2:fact sheet

Playa Vista Site Plan

 

Use

Approximate total land (sq. feet)

Average Sq. feet of land per household

Approx. total households

Note & Housing types

 

Public green space

522,400

n/a

n/a

 

Residential low density

1,700,000

7,000

294

Single family

Residential medium density

778,800

2,000

389

Town house

Side attached

Duplex

Residential high density

1720,000

1,000

1720

Stacked row house

3 to 4 floor apartment

Commercial use

388,000

n/a

n/a

 

Mixed use

217,600

n/a

n/a

 

Public facility

52,000

n/a

n/a

 

Public land –other use

499,200

n/a

n/a

Elementary school: 101,200 sq. feet

Sports center: 398,000 sq. feet

 

 

Approx. total households

2,403

 

 

 

 

 

Playa Vista Site Plan

 

Use

Approximate total land (sq. feet)

Average Sq. feet of land per household

Approx. total households

Note & Housing types

 

Public green space

522,400

n/a

n/a

 

Residential low density

1,700,000

7,000

294

Single family

Residential medium density

778,800

2,000

389

Town house

Side attached

Duplex

Residential high density

1720,000

1,000

1720

Stacked row house

3 to 4 floor apartment

Commercial use

388,000

n/a

n/a

 

Mixed use

217,600

n/a

n/a

 

Public facility

52,000

n/a

n/a

 

Public land –other use

499,200

n/a

n/a

Elementary school: 101,200 sq. feet

Sports center: 398,000 sq. feet

 

 

Approx. total households

2,403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又被老師稱讚了
這次是城市設計課的老師
他問我是不是有設計的背景
我說 嗯~我是有自己愛設計一些東西啦 不知道算不算
他說 有沒有專業的學習或是作品
我說 沒有耶
然後他就"wow"一聲 然後說我的設計真的很好
哈哈我得意的又快折腰了(還要假裝鎮靜 微笑說謝謝真是快得內傷了)

這是我的設計
這個功課是要設計學校的一塊地
這塊地寬258 feet (約 79公尺)
長達195 feet (約 60 公尺)

這塊地的上端是連接學生步行區(高出地面8 feet 斜坡一路延伸至車道)

下端是車道

右邊是等候公車的地方

左邊只是個斜坡

 

UCI廣場

中間的二個圓圈是水池 上面的深及腰 下面深及膝 旁邊二圈是人們可以坐著的地方 樓梯的中間是水牆 水會從中間滲出來流到水池中



UCI廣場

全貌 大概一個停車場那麼大 左下角是一個翹起來的太陽能板 兼具裝飾和功能性

 

UCI廣場

圓圓的是一個小小的亭子 一端挖空 另一端底下是一個圓形的建築物 旁邊種了矩陣林

 

旁邊是綠牆

佈滿藤蔓的綠牆 植物可以在上頭生長 牆的另一頭是公車站

 

鋼筋

上面是藍黃相間的鋼筋 UC的代表色

中間是一個橋

中間是一個橋 橋讓人可以穿越水體到涼亭

 

全貌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拿到了老師給我的 有關上次presentation的評語
一定要拿來炫燿一下的

Report on Pojman, Chapter 4 1/28/2010 Environmental Ethics

This was an overall excellent presentation; animated, informative, passionate, factually-rich, and thorough in detail while also succinct given the scope of material presented. Nice job!

Strengths: the strongest feature of your talk – which were much appreciated – were the thorough slides which captured the major points contained in the readings, but without extraneous detail or clutter. Also the points you covered and reviewed n the presentation itself were essential and major – not trivial or esoteric. You helped the class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and critical issues embedded in the various debates. And, of course, the questions you provided were provocative and thoughtful. Solid outline as well. The only weakness was that you could have provided a bit more critique of the readings – but you did draw attention to the paradox of measurement and understanding. Fine presentation. Grade = A

整體來說是一個出色的簡報,生活,內容豐富,熱情,豐富的事實,深入的細節,同時也十分的到簡潔(考慮到所要報導的範圍)。Nice job!
優勢:最強的特點,也是這是非常值得讚賞的是幻燈片(powerpoint),它帶出讀物中的要點,但沒有多餘的細節或混亂。你協助班級了解了這些辯論的原則和重要的議題,當然,妳提出的問題十分周到且有挑戰性。綱要也十分的完整。唯一的弱點是,你可以提供多一點對讀物的批判-但你也提出了人為測量標準及理解的矛盾困境
很好的簡報 分數:A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下課時同學突然問我要不要一去LA參加會議,我說:「什麼會議?為什麼」她說那是一個和她現在實習工作相關的會議,是在LA的中國城,開車過去大概一個多小時,會議大概是三四個小時吧。

那時我其實很想回家吃東西睡覺,但是我又告訴自己不行,因為我的生活太宅了!除了念書、上課和吃飯就沒有其它,我必需做點改變,於是我就先答應一起去,然後一邊走一邊問她那個會議到底是幹麼的。

很幸運的往LA的路上並沒有塞車,到了那邊之後我們先到她朋友家,那是我第一次進入LA的中國城,它看起來和LA其它的住宅區沒什麼二樣,矮矮灰灰黃黃的房子,沒有什麼特色,路上沒有什麼行人,街旁也沒有熱鬧的商店,空空如也的像我印像中的LA,唯一讓人知道這裡是中國城的是它們的看板都多中文。(而且全都是繁體的,呿~簡體中文是什麼東西)

我們先到了我同學朋友的家,這是我第一次進入中國城的住家,老實說,真的嚇了一大跳,我覺得人家讓我進去她家,結果我在這裡評論,是個真的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姑且讓我大致形容吧,嗯,她們家的居住環境,是我進入過最糟的房子,我爺爺在高雄鄉下到不行的房子,都比這裡好上很多倍,這裡的空氣悶溼不流通,燈光灰暗,四處堆滿了雜物讓人寸步難行,客廳原本應有六七坪吧,但是我所看見能夠運用的空間只剩下三四坪,客廳的一旁緊臨著廚房,當時主人正在炒著菜,但是我覺得好像跟本沒有抽風系統這回事,廚房的廢氣直接竄到房子裡的四處,四週的雜物讓我覺得這窒息的空氣像是不會散去一樣…
最糟的是,像是一般美國的住家,地上舖著無法移動的地毯,家裡養的狗就這樣自然的來去,玄關擺了幾張報紙竟然是讓它大小便的地方…
天哪!在台灣的標準,這裡真的是一級貧戶區了!我真的震驚到了

之後我們就到了開會的地方,其實有好多細節可以寫但是我快睡著了我要先挑重點。

在那裡我常常看到台灣的國旗,而且到處都使用繁體字,我看到參與會議的市民們在交談,發現了很有趣的現象,我聽到後面有二三個人,有點吃力的在用中文交談,對話內容大致是討論彼此的中文程度,一個人誇獎另一個人中文講得很好,然後另個人謙虛的接受,整個感覺就像是在台灣,二個台灣人在社交場合用英文交談,然後互相稱讚彼此的英文程度!!我瞬間覺得自己中文很好是一件很得意的事,而我最近和很多ABC同學混在一起的感想是,原來他們也都覺得中文很好是很厲害的事,像我這種中文是母語然後英文又說得很流利可以和他們交談,跟本就是很屌的事…

之後我認識了個女生,她是UCLA碩士畢業的,之前也是念UCI,念得和我們是一樣的東西,我和她相談甚歡覺得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覺得很慶幸自己有跟出來,然後也認識了我同學的老闆,他是台灣人…我想我要是吵著要進他們那裡實習應該也不是件難事吧…難的是我沒有交通工具啦!!I hate this!!

市民的討論很熱烈,而且有趣的是,那些規劃機構在說的話、舉的列子和做的事,和我們上過的課沒有二樣,甚至有幾張照片,在我們來LA之前的那堂課,老師才剛用過一模一樣的例子,讓我覺得課堂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驗證!

喔還有免費的炒飯、春捲和叉燒包,厚我沒有吃到叉燒包啦!聽說是超好吃的那種!!扼腕!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Idyllist

THE IDYLLISTS are a group of four musicians from Los Angeles, CA. The indie rock quartet consists of British frontman Ian Webber, guitarist Matthew Barge, bassist George Mohler, and drummer Sam Gallagher. The Idyllists put a modern twist on 60s Britpop and mix it with traditional American pop sensibilities, ultimately creating timeless rock & roll -- California style. The group is currently performing live and recording new material with 3 additional members. These new additions include Colin Ritchie (lead guitar), Nick Light (rhythm guitar), and Daniel Dempsey (Hammond organ).

我的同學Raye在三個禮拜前和我約好,在這一天一起去Hollywood的Hotel Café看一個叫做Bobby Long的人的演出,雖然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是到Hollywood的小酒吧聽地下樂團的演出感覺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所以就一口答應囉。

去了之後,一共聽了三個樂團,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中間的那一團”The Idyllist”,用台灣人的話來說是L.A.版的「五月天」,用大陸人的說法的話是內地的「花兒」,主唱是英國人,其它都是美國人,貝斯手和鼓手很可愛呢*~*,一個是羞澀弟弟的類型,另一個是酷酷的型男,主唱也很有型,聲音的多樣性很高,我喜歡他的那幅眼鏡,還有演唱時有點神經質的twist :p
他們的音樂有點六零年代的英國搖滾、一點加州的風格再混一點美式的流行,在聽他們的音樂時,感覺就一整個無憂無慮,覺得青春洋溢、世界像是彩色糖果包裝紙一樣的閃亮,讓我想到抽大麻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啊?哈哈我沒有抽過啦,只是他們的音樂會讓我想到六零年代的嬉皮。

這個link可以免費聽到他們的音樂喔
http://www.myspace.com/idyllists

現在部落格放的也是他們的音樂 哈哈我買他們的專輯了:P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今天以前,感恩節只是日曆上的一個放假日,但是在美國渡過第一個感恩節後,我覺得以後這個日子永遠都mean something to me

統計學的教授邀請我們(無家可歸的國際學生)去他家過感恩節,覺得很感動,因為這對美國人來說算是一個重大的節日,教授一家人大費週章的準備食物,教授高齡九十四歲的父母也來了,出席的有教授的朋友一家人、系上秘書、印尼同學一家人、中國同學們和我。

和很多人聊天得到了很多感觸,教授的媽媽拿出了她翻譯的「封神演義」,然後開始了她的故事,在戰火連綿的1945,很多地方被日本佔領,或是在戰亂之中,她當初是家境優渥被送出來念書,是當年來美國就再也回不去的留學生,在中國過得是小姐的生活,一夕之間經濟來源全斷,和大陸的家中也無法連繫,後來連絡上之後才知道父母都過世了,姐姐也是,弟弟和家中的全數財產都被充公,對我來說這是只有在紀錄片才會出現的事,活生生的從一個當事人的口中說出還是非常的震撼。

也許是這樣教授的兄弟姐妹才會都如此的優秀,全部上一流的常春藤名校,在哈佛醫學院當教授,以前覺得遙不可及的人物和事情都是身旁說話的人的家常事,對了,我們坐的那張桌子是「諾貝爾桌」,因為教授的太太從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的鄰居買來這張桌子,據說之前的主人常常邀請其它諾貝爾得主一起在這張桌子吃飯或討論事情,真是與有榮焉,這也算是完成我來美國念書的小小夢想之一,更接近神秘的大師級的生活。

出席的還有印尼同學一家人,現在才知道印尼同學的深藏不露,他的太太美麗又大方,講得一口流利英文,而且在印尼還是醫生!二個小孩可愛的不得了!一男一女都有水汪汪的大眼睛,真的幸福得不得了,有一天如果我老公要出國念書我應該也會這樣義無反顧的帶著一家人甘心的做家庭主婦吧~(哈哈,那我現在念碩士花那麼多錢幹麼 orz)

最後要說的是,很高興了解到了感恩節的真諦,我該吃的都吃到了,火雞+ cranberry + gravy(肉汁) + 馬鈴薯 + 火腿 (天哪我又餓了) + 各式各樣的派還有沙拉,除了食物!有另一個感恩節的重點,聽到教授致詞感謝自己的父母給他這麼好的環境,讓他擁有這麼好的工作,其實我也很有感觸,我也很想感謝我的父母給我這個機會、所有的教育、成熟的思想和觀念,讓我有能力和勇氣追逐我的夢想,一點一滴的實現它。

這是一個很棒的節日 :)
Thanksgiving 2009 at 16 Perkins 006.jpg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到一間專門做都市規劃的公司拜訪,讓我對現在學的東西有更務實且清晰的印象,所以我們不是紙上談兵,在Irvine就有一間大公司專門接南加州各地的都市/社區規劃的案子。

這公司蠻大的,有十五間分公司,六百多名員工,底下的部門幾乎囊括了所有都規的元素,例如:
Land development/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unicipal/public works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Water resource engineering
Surveying/mapping

基本上就是政府的企劃案會發包給這樣的公司去做,而身為一個planner,我們的工作是去當地了解社區的需求、和政府機構溝通,把這樣的規劃案具體化,並且和各個部門(土壤、地形、氣候、水資源、繪圖部的專家)合作,基本上是推動一個理想從無到有的統合人物,我覺得很興奮,因為我覺得其中運用到的溝通、統合技巧都是我的專長也是喜好,而且身為一個planner可以一直接觸不同的新領域、實現居民的理想,真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

我很開心今天有去,(我本來還在耍任性說我懶得去,結果後來被同學吐槽…我同學都超上進的啦 >”<)認識了一些系上畢業的學長姐,人超好的超幫忙的,給了我們名片以及提供超多有用的建議

我們還拿了一堆小禮物和免費的午餐,(厚那個午餐超好吃的啦!!!那些沙拉、義大利麵和pizza和餅乾和飲料在美國是很貴的耶!!)當學生真開心耶~

AECOM 專做國際都市規劃企劃案,這是我下一個目標
http://www.aecom.com/
學姐推薦我們到這裡學習如何在群眾面前發言及溝通
http://www.toastmasters.org/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哈哈今天又和同學去LA玩了, 我們一行七個人本來要去參加市政會議的, 然後到了那邊竟然說臨時取消!! 結果我們就變成觀光客參觀市政中心,還從頂樓俯瞰LA市, 其中一個同學還在那裡打過工所以變成大家的導遊,他帶我們在市政府內跑來跑去的照相,告訴我們哪裡最常被電影取景作為法院的鏡頭,被他這樣一講我還真覺得很多地方都似曾相似。

市政中心逛完後,我們就跑去一個同學的朋友家的宿舍,那是一個在南加大念書的大三男生的宿舍,我和我其它朋友一共三個人其實在那裡很尷尬,因為他們講的都是一些年輕男生的話題,因為那個南加大的大學生是一個很帥的混血兒,所以他們聊的都是哪裡有好玩的party和漂亮的女生, 然後我和我朋友相視而笑覺得自己真的己經脫離那樣的生活很久了~:p

之後我們跑去Hollywood吃晚餐, 去那種點餐全自助的店,(中間有個觸控板可以點餐還可以玩遊戲), 然後就回來了~

可是很好玩很開心~~ 感覺就像一群無聊至極的都市規劃研究生在LA的半日冒險遊,我們雖然在玩,可是看到的每一個東西,大家都會用都市規劃的角度描述它,譬如說為什麼這塊精華區還是空地,哪裡的交通號誌要怎麼設計,市中心的摩天大廈是怎麼蓋的…

坐在車子裡的我,看著窗外有點陌生又新奇的街景,貪心的觀察每一個街區的文化和細節,急著想了解這個城市,看著這些觀察怎麼和課堂上的學習結合,回過神來看著身旁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置身於此覺得很奇妙,不禁想著這一定是會我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半年前我都還不知所措的活在台灣的中文環境裡, 但是現在我突然變得很自在且有目標的和一群朋友用英文聊天, 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一瞬間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但是很開心 :DDDD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會過著這樣的生活 人生真的有太多的未知數了~

10th Nov LA trip with classmates

左到右
Max (道地的LA人), Jessica (父母是台灣人的abc), me , Sawanya (我最要好的泰國同學), Mayank (每次都和我鬥嘴而且很聰明的印度同學), Chad (韓裔美國人 懂得很多都市規劃)

照相的人是我最要好的同學之一Raye~她是原住民美國人 洋基頭號球迷!

10th Nov L.A. trip with girls
Me, Jessica, Sawanya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un.org/Depts/OHRM/sds/internsh/index.htm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ternship Programme

The United Nation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enrolled in a graduate programme to undertake an internship at it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This Internship Programme is for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only.

Eligible candidates interested in doing an internship at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can apply by visiting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esources website, also known as “Galaxy”. Please continue to read through our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guidelines.

The objective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me is threefold:

*

to provide a framework by which 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from diverse academic backgrounds may be assigned to United Nations Offices where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practical work assignments.
*

to expose them to the work of the United Nations.
*

to provide UN offic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ighly qualified students specialized in various professional fields.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ketches-of-frank-gehry-2006-1.jpg

 

昨天看了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Sketches of Frank Gehry”,在講Frank Gehry這個建築師,導演是Sydney Pollack(冷山&雙面翻譯&為愛朗讀的導演),這個被建築師欽點的導演,真的為這個紀錄片增色不少,它的取景、運鏡和配樂,好像在幫建築配台詞一樣,音樂在每個波折中流動,有好幾幕都讓人起雞皮疙瘩。


Frank Gehry最有名的建築是LA的Disney concert hall、還有西班牙的古根漢美術館,還有溫馨的小品如”Maggie’s Center”(他為朋友所建造的一個癌症安養中心),他的作品是你看一眼就一輩子難忘的那種 像是怪異的金屬折疊物毫無章法,但是近看才發覺它每個曲線都是巧妙的計算和構圖,金屬呈現的不是冷酷的銀白,而是熱切的與週遭瞬息萬變的景色呼應著,在他看似瘋狂的架構之中,其實處處都是充滿人性的空間。

guggenheim bilbao Bilbao Museum    Maggie's Place Maggie's Place   L.A. Disney Concert Hall  Disney Concert Hall

他說他在早年的學習受到芬蘭建築師Alvar Aalto的影響很大,瞬間喚醒了我的記錄,他的建築曲線不也就是Alvar Aalto的savoy vase嗎?
Alvar Aalto's vase
BTW, Frank Gehry的草圖還真令人著迷,亂中有序有如他的建築一般,強烈的傳達出個人的風格。
Frank Gehry's Sketch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怎麼要什麼沒什麼啊
是我查的技巧太爛還是怎樣...
我查了一堆關鍵字 出來只有四五本有關 很多還完全查不到
最想看的書通常是:
1. 被借走(而且這裡借書一借就是三個月)
2. 在運輸中(這什麼鬼...代表書被其它的聯合圖書館借走了 或是歸還中)
3. google出來Amazon在賣的書~圖書館"沒有"
4. 放在特別藏書室 要看要預約
5. 放在reserve area 一次只能借二小時
6. 幾乎要的所有藏書都只有"一本"

是怎樣啦!!浩然至少都有二本以上耶 搞什麼東西啊 學費是繳假的嗎?想當初學校還得意洋洋的說UC Library system是全世界最
大...= ="

翻桌啦!!
(剛剛和我的泰國同學complain 她也同意學校圖書館很難用...)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學期我修了三門課,十二學分,一個禮拜上課六小時。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樣的時數很少,不過聽學長姐警告,修四門課可能會熬夜到死掉,所以趕快收手。

我修的課分別是
His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都市規劃史)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Planners (統計學)
Grant Writing for Commun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贊助企劃書撰寫)

第一門和第二門都很ok啦,反正就是坐在教室認真聽一聽,功課做一課,書讀一讀就可以過關的課。

但是第三門就很有挑戰性,我們一班大約十二人,一個人會被分配到一個組織,整門課沒有什麼讀物、報告或是作業,但是我們在第一節課結束後,就要立即著手連絡被分配到的機構,開始了解對方的運作、架構以及財務需求,然後拼命的為它寫贊助企劃書,之後丟到各個資金來源的團體,希望能贏得一些贊助。

嘛哈哈~聽起來超有挑戰性的啦,我一下課整個人就昏頭了,本來覺得蠻可怕的,後來又轉念一想,這種事在大學玩社團的時候不是天天做嗎?只是變成英文而己,我英文那麼好怕什麼…所以現在是抱著積極上進的心開始接觸我的組織…

我很幸運的搶到學校系上的老師負責的一個專案,(其它人都是外面的公司或是團體),又很幸運的聽說這個老師人很好、學術上很有權威,而且擁有很多獎學金的來源,打好關係的話以後就會有很多申請獎學金的資訊,我一整個就被鼓勵到,嗯!要努力的證明的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定會得到相對應的回報的 

我也很期待歷史課,我一直都很喜歡念歷史^^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參加會議 是講南加州的交通 -- Mobility 21 Southern California Transportation Summit
有看到CNN主播 Tracy Yang(有和她合照) 還有LA的市長Antonio Villaraigos
內容也相當精采

L.A. city mayor L.A.市長 有圖有真相


第一個session在講美國要怎麼找錢來蓋他們的大眾捷運系統
第二個我跑去聽南加州的高鐵HSR計劃
第三個Keynote speech也很讚 是一個叫做Christopher Steiner的計者在介紹他的新書- $ 20 per Gallon. 他是個很有說服力的講者
我覺得我能坐在那裡認真聽下去基本上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XD

conference結束後我們到附近酷斃了的pub坐坐(stander)
是頂樓露天的pub 上面還有游泳池和水床
不點任何東西也可以在那裡坐很久
我也是第一次在下午就喝酒 感覺他們喝酒就像我們喝珍奶....orz

照片 109.jpg 照片 112.jpg

L.A.市中心真是很壯觀
一整個就是超級國際城市的架勢
隨便照隨便漂亮 每棟建築都很壯觀
要不是今天有點霧 同學說我們還可以看到那個HOLLYWOOD的標誌
今天只有驚鴻一瞥 其實並沒有深入市中心 下次再看看她其它的面貌

照片 124.jpg 照片 094.jpg view from stander

雖然L.A.很讚 但是我回到UCI還是覺得比較開心! 一整個輕鬆很多(在L.A.的conference大家都穿西裝只有我穿牛仔褲啦! 泣~後來一回到Irvine我就馬上覺得自己融入這個環境了 有歸屬感真好 淚!)
聽說"http://" 這個東西是UCI的學長發明的
哈哈 這個超酷的吧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CI = Under Construction Incessantly

一個UCI的笑話,因為學校太新了,所以UCI其實是"永遠都在施工中"的簡寫


昨天9/17號是第一次的Orientation,是來到UCI之後第一次的大聚會,心情是又興奮又緊張,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學校準備了早餐中餐和晚餐,結果我很呆的先吃了早餐才去集合…

8:00-9:00 Introduction and Welcome
聽說這是UCI第一次召集所有的研究新生在一起開orientation。不過全世界的學校都一樣,第一件事一定是不免俗的找一些重量級的人物來和大家打招呼,嗯,雖然這些形式都很老套,但是被人家歡迎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照片 051.jpg
OMG I’m actually here!

9:15 – 10:15 Graduate Education: The Journey of Discovery
這個時段是來自各個院長的叮嚀,他們簡介了一些學校的文化,並且教導我們要如何準備接下來的生涯及課業規劃。
院長們都盡力的表現得平易近人及風趣,嗯,他們的確提供了一些好的建議,我像個好學生一樣的做了筆記,以下是身為一個在美國的研究生可以努力的方向:

  •  Be prepared – do the reading before going to class, prepare questions, involve in discussion at all times

 

  •  Expect the difficulties ahead – feel ready to invest a large sum of time and efforts in our research. Expect it to be hard and difficult, because if they aren’t, they’ve done by others already. ( I hope they were addressing mainly to the PhDs…)

 

  •  Remember why I chose to be here

 

  •  Keep passion

 

  •  Never look back and don’t question myself too much

 

  •  Treat this study as a career – plan my career right away.

 

  •  Have entrepreneurship – because the economy is hard, and the school budget was cut 30 % off…we have to figure a new way out

 

  •  Find a good mentor


我想以上有幾點是台灣的學校也會強調的重點,但是有幾點比較特別的是他們對生涯規劃(等一下會提更多)、entrepreneurship還有mentorship的注重,我覺得美國學校極為注重學生「整體」的發展,他們把學生的出路、身心健康、生涯規劃指導以及社交生活也規為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接下來一整天的課程其實都提供了許多的資源以及機會來強化這些面相的成長,所以我覺得如果來美國念書只是為了拿一張文憑就太浪費了! 他們這些觀念和資源才是更值得學習利用的地方。

坐著聽到一半時我突然很激動的寫下”I can’t believe that I am really and finally sitting here!!”,感覺一切好像都是在做一個夢,然後我盯著講臺久久之後才確認一切都不是夢,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竟然正在實現!就連現在坐在房間裡打字,我還是覺得自己現在還活在夢中的感覺。

照片 047.jpg

10:15-10:40 Navigating your graduate career
這個session我好像在晃神,不過有個蠻讚的網站可以分享
http://www.phdcomics.com 這裡面是一些關於研究生的好笑漫畫

10:40- 11:00 Academic Expectations
這個物理科學的教授說了一句話,我以前也曾聽到某位交大校長說過” Aim high, because if you may fail, you might still end up pretty good. Do not aim low, it is a dangerous thing because you might end up succeed. “

他還用風趣幽默和簡易的例子講了很多很有哲理的話,有點一體兩面、陰與陽的中庸之道的味道,我喜歡這種把科學和哲學放在一起的對話。

12:00 – 2:30 Lunch presentations and campus tours
在這段時間介紹了很多學校的設施還有校園導覽,學校除了有很多漂亮的又新的建築外,裡面還有許許多多幫助學生全方面成長的機構。下一篇再介紹學校設施

  • Recreation Center: 免費的健身房和課程,還有超多的課外活動e.g. 烹飪課、風帆課、舞蹈課、massage、swim, etc. 想到的應有盡有。
  • Graduate Resource Center: 提供各種對研究生免費的服務 e.g. workshop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work/life balance, mentoring opportunities, etc.
  • School Cafeteria meal plans: 聽說我們有全美國最好吃、最便宜又最完善的meals,其中最便宜的方案一餐只要6.5 USD,在美國算超便宜的吧。
  • UCI library: 聽說我們學校有著世界數一數二的藏書量,我對library是沒有什麼特別的熱情啦,不過聽說有一棟頂樓藏有莎士比亞著作的第一刷,令人很想去參觀一下。
  • Career Center Services: 這裡的人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們去找他們,討論一下未來的出路,算是校園內的免費104,嗯,所以我現在就要開始找工作了嗎?
  • Counseling Center: 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一些免費的課程教我們如何處理壓力或是心理上的健康課程,我想我沒事會去一下,練習英文、學點東西順便認識新朋友 :D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應該只有我在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去找醫生報到了吧。

今天是來到這裡的第五天,從一下飛機開始我就覺得全身很燒,口乾舌燥而且有一點昏沈的感覺,第一天在機場灌了一大瓶水之後好多了,但是連續這幾天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不僅是全身燒燒的,還有一點心跳加快、頭暈、輕微的咳嗽,讓我愈想愈覺得可怕,深怕是感染了H1N1,哪天昏倒在房間沒有人發現,所以下定決心今天一早就去看醫生。

到了學生健康中心,我先去掛號,但是因為我的資料還沒有進入系統裡,所以還繞了一大圈輸入一些基本資料才開始,掛好號之後我就在等候大廳,有一個印度裔的女士穿著白袍出來,她帶我進了一個小小的診間,量了量我的血壓、體溫、體重以及簡單的問診後就出去了,等了一會之後,一個華裔的醫生進來了,這時候我才知道剛才那其實是護士,醫生真是超有耐心的,問完診了以後,他竟然和我一問一答快要三十分鐘,他像是老師在上課一樣的解釋我每一個疑問,譬如說H1N1是如何被大眾所誤解(這至少講了十分鐘),然後我一些居家護理、如何調整時差、如何檢測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類型的疾病(我問一個他就解釋一種,如果是在台灣我應該早就被趕出去了)。

後來我根本沒有發燒),醫生叫我多喝水多曬太陽保持正常作習,絕對不是H1N1所以不用擔心,哈,果然又是窮緊張一場,我經常處在這樣的狀態…沒辦法,一個人在外面要自己照顧自己,尤其是健康,我還是覺得寧願小心一點也不要讓自己真的病倒。

BTW在美國看醫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美制的身高體重,還有吃的藥叫什麼名字,還好我都有注意!那時候站上體重計看它飆到100多還真的嚇到了一下 :p

健康中心

健康中心

 

室外也有微波爐 太誇張了!

什麼!? 在室外的販賣機旁竟然有微波爐

gisell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